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
种针刺手法。 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以上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在临床上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
况,灵活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辅助手法:是进行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
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以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
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如下图)。
②刮柄法:亦名划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使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
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下得气时,用之可激发
经气,促使得气(如下图)。
刮法Ⅰ 刮法Ⅱ
|
④搓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
食、中三指持针柄向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搓2~3
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应用,以免
使肌肉纤维缠绕针身。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
的作用(如左图)。 |
⑤摇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
此法若直立针身而摇,多自深而浅的随摇随提,用以出针泻邪。若卧针斜刺或平刺而摇,一
左一右,不进不退,如青龙摆尾,可使针感单向传导(如下图)。
摇法Ⅰ(直立针身) 摇法Ⅱ(卧倒针身)
|
⑥震颤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
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
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
的作用(如左图)。
|
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