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留针是毫
针刺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
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 针刺得气后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久暂,应视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等而定。如一般病
症只要针下得气并施以适当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置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
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某些急腹症、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必要时可
留针数小时。而对老人、小儿患者和昏厥、休克、虚脱患者,不宜久留针,以免贻误病情。留针
方法主要有下列两种。
静留针法:是针下气至后,让其自然地留置穴内,不再运针,到时出针[如图]。临床多用于
对针感耐受性较差的慢性、虚弱性患者。
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在留针时间反复运针,称为动留
针法,亦称间歇行针法[如图]。本法的作用,在于增强针刺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此外,
临床用于针后经气不至者,可边行针催气,边留针候气,直待气至。
医者对留针必须重视,首先要排除不适于留针的患者,如不能合作的儿童、惧针者、初诊
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其次要排除不宜留针的部位,如眼区、喉部、胸部等;再次要排除不适宜
留针的病情,如尿频、尿急、咳喘、腹泻等类病症。对需要留针、可以留针者,在留针期间,应
时刻注意患者的面色和表情,防止晕针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