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常见病证、时行疾病、初生儿病证等章节。通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与儿科专业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医儿科专业医疗和保健,为保障儿童健康服务。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历代著名儿科学家的学术思想、成就和著作。
3.熟悉儿科学在宋代、明清时期的重大发展及建国以后的新进展、新成就。
4.掌握中医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内容】
1.介绍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任务和地位。
2.简介中医儿科学起源于先秦至晋唐的发展简史与成就。
3.重点介绍儿科学在宋代已形成独立体系,突出钱乙对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作用,以及陈文中、董汲等对儿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讲解金元医家对儿科学发展的贡献。
4.重点介绍明清时代对天花、麻疹、丹痧等小儿时行病的认识和研究,突出以万全、陈飞霞等著名医家为代表的学术成就和诊治特点。
5.介绍建国后中医儿科学的迅速发展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近年来中医儿科学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进展。
第二节 年龄分期
【要求】
熟悉现代小儿年龄分期及临床意义。
【内容】
介绍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的正常发育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要求】
1.掌握小儿时期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律。
2.掌握小儿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内容】
1.学龄前儿童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等正常值,动作和语言的发育概况。
2.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等三不足、两有余在生理特点中的含义。
4.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含义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第四节 发病原因与病理特点
【要求】
1.了解小儿发病原因为外感、内伤、胎产与遗传因素,突出外感风寒风热,内伤生冷肥甘为主要致病因素。
2.掌握小儿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3.掌握“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含义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内容】
1.小儿的发病原因与护养调摄不当有关。
2.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3.重点介绍小儿发病容易,易患肺系、脾胃及时行病证与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等生理特点有关;小儿疾病传变迅速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有关。
4.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特点与生长发育机能旺盛有关。
第五节 乳食喂养与预防保健
【要求】
1.了解合理喂养、预防保健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与添加辅食的时间和方法,以及不同年龄期小儿膳食的配制。
3.掌握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以及预防接种的实施步骤。
【内容】
1.各年龄小儿对热量、水份、营养物质的需要及护理、教养、体格锻炼等要求。
2.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方法,断奶时间及注意事项。
3.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适应症,乳类和代乳品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4.添加辅食的重要性,添加的原则、种类及时间。
5.幼儿、幼童、儿童膳食的配置原则、种类和方法。
6.小儿传染病管理原则、实施方法以及预防接种的种类。
第六节 四诊概要
【要求】
1.熟悉小儿四诊内容和观察方法。
2.掌握小儿望诊。
【内容】
1.小儿四诊内容、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1)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望舌苔、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2)闻诊:听啼哭声、语言声、呼吸声、咳嗽声、嗅气味。
(3)问诊:问病情、问年龄、问个人史、分娩史、预防接种史、遗传史。
(4)切诊:切脉(小儿基本脉象);按诊:按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
2.重点介绍望诊在小儿四诊中的重要作用,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七节 治疗概要
【要求】
1.掌握小儿治疗特点与药物用量折算。
2.掌握儿科常用内治法则及其适应症。
3.熟悉儿科常用外治疗法及其适应症。
【内容】
1.小儿用药特点及其药量折算方法。
2.常用内治法及适应症。重点讲解疏风解表法、止咳平喘法、消食导滞法、清热解毒法、健脾开胃法、回阳救逆法。
3.小儿常用针灸、推拿疗法及药物外治法等操作与注意事项。
第二章 常见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要求】
1.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
2.掌握小儿感冒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及与成人的不同点(兼夹证)。
【内容】
1.介绍小儿感冒的定义、范围及容易出现夹惊、夹滞、夹痰的特点。
2.病因病机:外感风寒、风热及暑令时邪,袭于卫表。容易寒热夹杂,或出现兼夹证。
3.诊断与鉴别:小儿感冒以发热、流涕、喷嚏为临床主证,必须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证候鉴别。
4.重点介绍辨证论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外寒内热以及夹惊、夹滞、夹痰的证候特点与治法方药。
5.简介感冒调摄护理。
第二节 咳嗽
【要求】
1.了解咳嗽概念、范围与研究进展。
2.熟悉咳嗽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3.掌握咳嗽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小儿咳嗽概念、范围与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1)外感风寒或风热,侵犯肺金,宣肃失司,肺气上逆;(2)脾虚生痰贮肺,肺失清肃;(3)久咳伤及肺阴脾气,影响肺气宣肃。但外感多于内伤。
3.重点介绍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第三节 肺炎喘嗽
【要求】
1.了解肺炎喘嗽的发病特点、范围。
2.熟悉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
3.掌握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肺炎喘嗽多见于婴幼儿,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临床主证。
2.病因病机:外感风邪,温热转归为发病原因;邪闭肺络,痹阻气机,影响肺气宣津通降为主要病机。痰热闭肺,内陷厥阴,伤及心气心阳,出现昏痉喘脱为本病重症的传变规律和危急证候。
3.重点介绍本病的诊断要点,并与感冒、咳嗽鉴别。
4.详细介绍肺炎喘嗽常证和变证的辨证论治及急重症中西医结合处理原则。
5.简介本病其他疗法与调摄护理。
第四节 哮喘
【要求】
1.了解小儿哮喘的定义,范围,研究进展及与成人哮喘的区别。
2.熟悉哮喘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
3.掌握哮喘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与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小儿哮喘定义、范围与发病特点,突出季节、气候因素、情绪激动对发病的影响。
2.病因病机:内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生痰贮肺,遇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气逆痰动。为本虚标实之证。
3.介绍哮喘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4.重点介绍小儿哮喘发作期、缓解期的临床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虚实夹杂,标本兼顾;寒热夹杂,温凉并用。
5.介绍小儿哮喘预防护理。
第五节 泄泻
【要求】
1.了解泄泻概念、范围及发病特点。
2.熟悉泄泻病因病机以及产生变证,或转为慢惊、疳证的病理机制。
3.掌握泄泻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以及重病使用中西结合抢救方法;并介绍推拿、外治等治疗方法。
【内容】
1.介绍小儿泄泻定义以及夏秋多发,变化迅速等特点。
2.小儿泄泻病因多由外感时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引起;病机为脾胃被困,湿渍大肠,清浊混淆,重证出现气阴两伤,阴竭阳脱。久泻易致脾肾两伤,迁延不愈易致疳证、慢惊风。
3.介绍小儿泄泻诊断要点与辨证要点,指出湿热泄泻利下过度是转为危证的主要因素。
4.详细介绍小儿泄泻的常证及变证证治。突出外治疗法,推拿疗法的治疗作用。
5.小儿泄泻的调摄护理。
第六节 食积
【要求】
1.了解食积概念和发病特点。
2.掌握食积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内容】
1.食积概念与发病情况。
2.乳食内积,脾胃虚弱为发病原因;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为病理机制。指出此证常与感冒、泄泻同时存在。
3.食积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第七节 疳证
【要求】
1.了解疳证定义、范围、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2.掌握“疳”的含义。
3.熟悉疳证病因病机,明确诸疳皆脾胃病。
4.掌握疳证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疳证定义,发展简史与范围。
2.“疳”的含义:“疳者甘也”指病因言;“疳者干也”对病机和症状言。
3.病因病机:为饮食失节,喂养不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大病久病,耗伤气血。病在脾胃。病机出现运化失健,积滞内停,津液消亡以及内传五脏等变化。明确其危重证候为阴竭阳脱。
4.疳证的诊断要点,并与食积、厌食相鉴别。
5.详细讲解疳证常证与变证的辨证治疗,指出阴竭阳脱为危重证候,需及时抢救。
6.疳证的内病外治法及预防、调护。
第八节 厌食
【要求】
1.明确厌食的概念,了解其发病情况。
2.熟悉厌食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与疳证的区别。
3.掌握厌食的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厌食的概念、发病情况及与疳证的区别。
2.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失节,喂养不当,导致脾胃运化失健。
3.厌食的诊断要点为长期少食,甚至拒食,但精神良好,无其他疾病。
4.重点讲解厌食的临床辨证分型与治疗。
5.介绍厌食的预防与调摄。
第九节 鹅口疮
【要求】
1.掌握鹅口疮的临床特点,了解发病情况。
2.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鹅口疮的诊断要点与分型论治。
【内容】
1.介绍鹅口疮的定义,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系心脾有热,循经上炎,外发于口舌,亦有因虚致病。
3.介绍鹅口疮的诊断要点及与口疮的区别。
4.讲解鹅口疮的辨证论治及外治疗法。
5.鹅口疮的预防及护理。
第十节 口疮
【要求】
1.了解口疮的发病情况及病因病机。
2.掌握口疮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分型论治。
【内容】
1.讲解口疮的定义、范围与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病因为脾胃积热,或火盛阴伤;病机为热伏脾胃,循经上炎,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3.介绍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
4.详细介绍口疮的分型论治。
5.简介口疮的预防护理。
第十一节 惊风
【要求】
1.了解惊风概念、简史与研究进展。
2.了解惊风的临床分类,明确急惊风属危重证候。
3.熟悉急、慢惊风的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4.掌握急慢惊风的辨证论治与急惊风急症处理。
【内容】
1.急惊风:
(1)急惊风的概念及临床特征。起病急骤,属阳、属热、属实。
(2)病因有外感时邪,内蕴痰热,暴受惊恐。病机为邪郁化热,热极生风、生痰、生惊,指出热、痰、风三证俱见是急惊风的典型证候。
(3)详细讲解急惊风的诊断要点,有一过性的高热惊厥与反复发作的热痰风三证的鉴别与治疗。并简介急救措施。
(4)介绍急惊风的调摄护理与研究进展。
2.慢惊风:
(1)慢惊风的概念与特点。起病缓慢,属虚、属寒、多阴证。
(2)慢惊风的病因病机为大吐大泻,津液耗伤,脾虚木旺化风;或热病迁延不愈,灼烁真阴,阴虚血燥生风;或由大病久病,调护失宜,气血不足,筋脉失养瘛疭;或肾虚元气不足,髓海不充虚风内动;或由急惊未愈,由实转虚,虚风入络。
(3)重点讲解慢惊风的辨证治疗。治疗重在治本,治疗原则为健脾温中,育阴潜阳,柔肝熄风,补气养血。并指出该病病程较长,须守法守方。
(4)简介其他疗法,调摄护理与研究进展。
第十二节 小儿水肿
【要求】
1.了解小儿水肿概念、范围及发病特点。
2.熟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治疗大法。
3.掌握常证、变证及其危重症抢救方法。
4.了解调摄护理与预防复发。
【内容】
1.水肿的概念、范围、发病情况。小儿水肿以阳水为主。
2.水肿病因,小儿多为风湿外受,疮毒内归;或病后元气大伤。阳水以实证为主,调治及时,易于康复。
3.水肿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为水肿。并可出现水气凌心射肺,水毒壅滞中焦的危重变证。
4.水肿诊断要点、类证鉴别。结合实验室检查区别阳水阴水(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
5.重点讲解小儿水肿常证、变证的辨证论治。
6.简介小儿水肿的预防及护理。
第十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要求】
1.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概念,范围及研究进展。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与临床分类。
3.掌握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心肌炎多为继发性,小儿发病有上升趋势。
2.讲述本病属温病、心悸、怔忡、胸痹范围。
3.讲述心肌炎病因初为外感风邪热毒,挟痰浊内舍于心,继而耗伤心气,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
4.重点讲解心肌炎诊断要点及分证论治。
5.介绍心肌炎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第十四节 紫癜
【要求】
1.了解紫癜的概念、范围;
2.熟悉紫癜病因病机;
3.掌握紫癜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紫癜的概念、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指出本病范围主要为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紫癜病因,为感受外邪,热毒内蕴,灼伤血络;禀赋不足,疾病迁延,心脾气虚。病机主要为血分有热,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的虚实两证。
3.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类证鉴别;区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
4.紫癜的辨证论治。
5.紫癜的调摄护理。
第三章 时行疾病
第一节 麻疹
【要求】
1.了解麻疹概念,临床特征及预防调护;
2.熟悉麻疹病因病机及转归;
3.掌握麻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与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麻疹的概念,临床特征与发展简史;
2.讲解麻疹病因为感受麻毒时邪,病机要点为邪自口鼻而入,侵犯肺脾,发于肌表;若邪毒亢盛,正气不足,易转为逆证。常见逆证为麻毒闭肺,麻毒攻喉,毒陷心肝。
3.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要点,与早期感冒及其他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麻疹顺证的治疗原则为透疹、清解、养阴三大法则,及其辨治用药。
5.讲解麻疹逆证的治疗原则及方药。
6.简介麻疹的预防护理。
第二节 风痧
【要求】
1.了解风痧为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及其临床特征与病因病机。
2.掌握风痧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风痧的概念、临床特征;
2.风痧病因为风热时邪,病机为邪郁肺胃,与气血相搏,外发肌肤;病轻者,邪郁肺卫,若邪热炽盛,则传入营分。
3.风痧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4.风痧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5.风痧的预防护理。
第三节 丹痧
【要求】
1.了解丹痧的概念,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
2.掌握丹痧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介绍丹痧的概念及猩红色皮疹、杨梅舌、环口苍白圈等临床特征。
2.讲解丹痧系较重的发疹性疾病。病因为痧毒疫疠之邪,病机为邪侵肺胃,毒聚咽喉,挟血分伏热,外发肌肤。并在病程中及恢复期可出现毒热伤及心气;或流窜筋骨关节;若余邪未尽,水液通调失职可致水肿。
3.重点讲解丹痧的诊断要点及与麻疹、风痧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丹痧的治疗大法,早期清透,出疹期清解,恢复期养阴,清热利咽贯穿于整个病程。
5.简介丹痧的调摄护理。
第四节 水痘
【要求】
1.了解水痘的概念,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
2.掌握水痘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水痘的概念,临床特征。
2.水痘的病因为时行邪毒。病机为邪从口鼻而入,挟湿蕴于肺脾,外发于肌肤。若邪毒炽盛可内犯心营。
3.水痘的诊断要点及与脓疱疮的鉴别。
4.水痘的辩证要点为辨别轻重,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利湿及其分证论治。
5.水痘的调摄护理。
第五节 痄腮
【要求】
1.了解痄腮的概念、发病情况及预防调护;
2.熟悉痄腮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
3.掌握痄腮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内容】
1.痄腮的概念、临床特征。
2.痄腮病因为风温邪毒;病机为邪蕴少阳,结于腮部,重者可出现邪陷厥阴,年长儿可致热毒引睾窜腹。
3.痄腮的诊断要点,及与发颐的鉴别诊断。
4.痄腮的辩证要点为辨别轻证、重证及常证、变证。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软坚散结。痄腮的分证论治,并配合外治法以局部消肿。
5.痄腮的预防、护理。
第六节 顿咳
【要求】
1.了解顿咳的概念、预防调护;
2.熟悉顿咳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与诊断要点;
3.掌握顿咳的辨证论治。
【内容】
1.顿咳的概念、临床特点。
2.顿咳的病因为时行疠气;病机为邪从口鼻侵入于肺,夹痰交结气道,气郁化火,上逆而为痉咳,睛血,鼻衄。内陷厥阴可见昏迷、抽痉,迁延不愈可耗伤肺阴。
3.顿咳的诊断依据,及与咳嗽的鉴别。
4.顿咳的治疗原则,早期宜宣肺,痉咳期宜泻肺,恢复期宜润肺。顿咳的分证论治。
5.顿咳的预防、护理,由于顿咳病程长,咳甚常呕吐,饮食护理尤为重要。
第七节 小儿暑温
【要求】
1.了解暑温的概念、发病特点;
2.熟悉小儿暑温的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
3.掌握小儿暑温热、痰、风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
4.掌握小儿暑温的辨证及治疗。
【内容】
1.小儿暑温的概念、临床特征、发病年龄与季节。
2.小儿暑温的病因为暑温邪毒;病机虽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但由于暑为阳热之邪,传变迅速,极期亦可按热、痰、风辨证,并阐明三者之间能同时出现或相互转化。重症病例因耗血伤阴或余邪留络,痰蒙清窍,而见各种恢复期症状及后遗症。
3.小儿暑温的诊断要点及与疫毒痢、小儿麻痹证的鉴别。治疗中解热是关键,讲解“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的原则。
4.小儿暑温的分证论治。
5.小儿暑温的预防护理。
第八节 小儿麻痹症
【要求】
1.了解小儿麻痹症的发病情况及病因病机。
2.掌握小儿麻痹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分型论治。
3.掌握小儿麻痹症瘫痪前期的临床特征及瘫痪特点。
【内容】
1.小儿麻痹症的概念、发病情况。
2.病因为风热暑湿疫毒之邪;病机为疫毒时邪由口鼻而入,初起邪在肺胃,继则注于经络,后期气虚血滞,肝肾亏损,出现肢体瘫痪、萎缩。
3.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瘫痪特点,诊断要点及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鉴别。
4.本病初起邪实为主,后期则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治疗初期以祛邪为主,瘫痪之后则以补虚为要。
5.小儿麻痹症的分型论治,后期除内服药外,还应配合针灸、推拿、功能锻炼。
6.小儿麻痹症的预防隔离及护理。
第三章 初生儿病证
第一节 胎黄
【要求】
1.了解胎黄有生理和病理的区别与研究进展。
2.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与诊断要点。
3.掌握胎黄的辨证论治。
【内容】
1.胎黄的概念、临床表现与生理性、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2.胎黄的病因病机:病因系感受湿热邪毒;病机为湿热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皮肤而成,久则气滞血瘀,结为包块。
3.重点讲解胎黄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4.简介胎黄的护理与研究进展。
第二节 赤游丹
【要求】
1.了解赤游丹的概念、范围及护理。
2.熟悉赤游丹的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
3.掌握赤游丹的诊断要点及分型论治。
【内容】
1.赤游丹的概念、临床特征。
2.赤游丹的病因病机:病因为风热邪毒;病机为邪毒侵入经脉,随气血游走全身,发于肌表,皮肤红肿;若内传脏腑,可见高热昏痉。
3.重点讲解赤游丹的诊断要点与分型论治。
4.简介赤游丹的预防与护理。
第三节 硬肿症
【要求】
1.了解硬肿症的发病情况。
2.熟悉硬肿症的病因病机与寒冷血瘀有关。
3.掌握硬肿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分型论治。
【内容】
1.硬肿症的概念、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病因为先天阳虚,生后受寒,感受他病;病机为寒凝血涩,阳气失于温煦。
3.硬肿症
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4.硬肿症的外治疗法,强调调摄护理。
第四节 脐风
【要求】
1.了解脐风的发病与断脐不洁有关,过去曾为初生儿的重危病症,现已基本控制。
2.熟悉脐风的病因病机及预后与婴儿发病日龄有关。
3.掌握脐风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分型论治及防治方法。
【内容】
1.脐风的概念、发病特点及预后。
2.病因病机:为风冷水湿,秽毒之邪,从脐带入侵,闭阻经络,引动肝风,继而邪毒入脏,殆难救治。讲解脐风引起的抽搐与热病邪陷心肝,抽风痉厥的区别。
3.脐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包括外治疗法及多种综合治疗。
4.脐风的重点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普及新法接生,无菌操作。
第五节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要求】
1.了解脐部疾患的发病情况及病因病机。
2.掌握脐部疾患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治疗。
【内容】
1.介绍脐部疾患的概念、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与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症状与治疗。
2.介绍脐湿、脐疮常为婴儿产生其他危重病症的早期症状,必须及时治疗。
3.介绍脐血不止是重症疾病,要提高警惕。
4.介绍脐突要区别轻症重症,脐突范围过大,要配合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