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本科)

  使用范围:针灸专业本科 针灸专业专升本
一、前 言
  《针灸医籍选》是针灸专业一门针灸古典医籍的课程。它是从《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籍中选辑有关中医和针灸体系方面的内容,分门别类,讲授古典医籍中有关中医和针灸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
  1.提高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
  2.进一步理解中医和古代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点。
  3.继承发展经典著作中的针灸学精华。
  教科书:北京中医药大学试用教材《针灸医经选》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论
教学内容:
  《内经》、《难经》的历史沿革、成书时代、作者、基本学术思想及对针灸学的贡献。
教学要求:
  掌握《内经》、《难经》的历史沿革、成书时代、作者、基本学术思想及对针灸学的贡献。
  内经选部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教学内容:
  1.阴阳的涵义,阴阳所具有的广泛性及阴阳的不同特征。
  2.阴阳应象于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关系。并以五脏为主体,四时阴阳与人体的五体、五官、五华等的相应关系。
  3.阴阳的偏盛偏衰后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4.调节阴阳,强调养生。偶感外邪,应早期治疗,强调中医的防病思想。
  5.以四时阴阳为理论,论述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所出现的相应脏腑疾病。
  6.阐述针灸治病要结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作为针刺补泻的主要依据。
教学要求:
  1.掌握阴阳的涵义,阴阳所具有的广泛性及阴阳的不同特征。
  2.掌握阴阳应象于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关系。并以五脏为主体,四时阴阳与人体的五体、五官、五华等的相应关系。
  3.掌握阴阳的偏盛偏衰后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掌握调节阴阳,强调养生。偶感外邪,应早期治疗,强调中医的防病思想。
  4.掌握以四时阴阳为理论,论述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所出现的相应脏腑疾病。
  5.掌握阐述针灸治病要结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作为针刺补泻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藏象学说
教学内容:
  1.藏象的基本概念及十二藏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2.饮食五味在人体的敷布及与宗气等的生化关系。以及六腑的功能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3.讲述脾与胃的表里络属关系,脾病四肢不用的道理。以及饮食入胃后,生化精气,及其经脏腑的敷布过程。
  4.论述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四海有余不足的病证及其调治之法,眼睛分属五脏的关系。
  5.论述人体精、气、血、脉等的生成、功能,及不足所出现的病变特征。
  6.论述七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十二藏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掌握饮食五味在人体的敷布及与宗气等的生化关系。以及六腑的功能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掌握讲述脾与胃的表里络属关系,脾病四肢不用的道理。以及饮食入胃后,生化精气,及其经脏腑的敷布过程。
  掌握论述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四海有余不足的病证及其调治之法,眼睛分属五脏的关系。
  掌握论述人体精、气、血、脉等的生成、功能,及不足所出现的病变特征。
  掌握论述七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
  第三、四章 骨度脉度 营卫学说
  1.骨度脉度
  2.营气的生成与运行。
  3.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以及标本与气街的理论
  第五章 经络腧穴
教学内容:
  1.邪在络用刺络后出现的八种不同表现,六经气血的多少与针刺补泻的关系。
  2.手足三阳经五输穴及五行配属。
教学要求:
  掌握邪在络用刺络后出现的八种不同表现,六经气血的多少与针刺补泻的关系。
  第六章 病因 病机
教学内容:
  1.论述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当阳气损伤后的见证及机理。
  2.阐述“阳主外”“阴主内”阴阳互根互用的理论。及四时不同之,邪伤害人体气发生的病证。
  3.阐述九气失调的病因病机及证候。
  4.详细讲解病机十九条。
  5.如何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推测五脏病证的传变及预后。
教学要求:
  1.掌握论述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当阳气损伤后的见证及机理。
  2.掌握阐述“阳主外”“阴主内”阴阳互根互用的理论。及四时不同之,邪伤害人体气发生的病证。
  3.掌握阐述九气失调的病因病机及证候。
  4.掌握病机十九条。
  5.掌握如何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推测五脏病证的传变及预后。
  第七章 针 道
教学内容:
  1.阐述针刺要达到“守神”“守机”的意义。
  2.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进一步论述针刺候气的意义。
  3.讲解特定穴合穴的治疗意义。
  4.论述针灸取穴法循经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的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论述针灸取穴法循经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的意义。
  2.掌握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进一步论述针刺候气的意义。
  3.掌握针刺要达到“守神”“守机”的意义。
  4.讲解特定穴合穴的治疗意义。
  第八章 针刺补泻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针刺补泻的基本原则及真邪离合的理论。
  2.针刺治病的五项要领,进一步强调治神的重要性。
  3.针刺要掌握留针时间,以免造成针害。
  4.不同脏腑、机体不同状态、不同部位的针刺禁忌。
教学要求:
  1.掌握针刺要掌握留针时间,以免造成针害。
  2.掌握针刺治病的五项要领,进一步强调治神的重要性。
  3.掌握针刺补泻的基本原则及真邪离合的理论。
  4.掌握不同脏腑、机体不同状态、不同部位的针刺禁忌。
  第九章 病 证
教学内容:
  1.热病的成因病机、六经病候及预后。
  2.邪在六腑症治及温疟等八种病证的选穴治疗。
  3.咳证、痛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4.痿证、痹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5.风证、厥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6.腰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7.杂病的针灸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热病的成因病机、六经病候及预后。
  2.掌握邪在六腑症治及温疟等八种病证的选穴治疗。
  3.掌握咳证、痛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4.掌握痿证、痹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5.掌握风证、厥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6.掌握腰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7.掌握杂病的针灸治疗。
  第十章 诊 法
教学内容:
  1.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及平旦诊脉的意义。
  2.脉象与四时的关系,以及尺肤诊法。
  3.论述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及面间五色诊。
教学要求:
  1.掌握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及平旦诊脉的意义。
  2.掌握脉象与四时的关系,以及尺肤诊法。
  3.掌握论述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及面间五色诊。
  第十一章 治则治法
教学内容:
  论述寒、热等的治疗大法,治疗原则,病分标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寒、热等的治疗大法,治疗原则,病分标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意义。
  第十二章 养生学说
教学内容:
  1.养生的基本法则及防病保健的基本原则。
  2.肾气的生理功能及四时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
教学要求:
  1.掌握养生的基本法则及防病保健的基本原则。
  2.掌握肾气的生理功能及四时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
  难经选部
  第十三章 腧 穴
教学内容:
  讲解原穴与五输穴的意义及五输穴的主治作用。
教学要求:
  掌握原穴与五输穴的意义及五输穴的主治作用。
  第十四章 针 法
教学内容:
  讲解母子补泻、开合补泻等补泻法,以及候气的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母子补泻、开合补泻等补泻法,以及候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