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学生学习中医学各门专业课程之前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可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中医事业的精神,以达到总结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内容将讲述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历代名医名著及重大的医事活动等。在介绍历代医学发展史实的基础上,尽可能揭示医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科学文化等社会诸因素的关系,以探索中医学发展的一般特点和特殊规律。
各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导 论
【目的】
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的、要求、方法。
【要求】
了解医学史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目的、要求、方法。
【主要内容】
1. 阐明医学史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目的、要求、方法。
2. 介绍本课程内容、编排原则及讲授方法特点,指定参考书.
第一章 医药学的起源
【目的】
认识医药的起源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实践这一观点。了解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医药卫生活动,及其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
【要求】
了解并确立医药起源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史实和观点,了解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医与巫关系的演进变化。
【主要内容】
1.医学起源的史实与理论
2.早期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药物知识
3.阐述医巫关系在医学史上由相混、相争到分离的全过程,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公元前22世纪~前476年)
【要求】
了解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和医药知识的初步积累,认识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对医药知识形成的影响。
【主要内容】
1.历史发展状况
2.医学发展特点
3.对疾病的认识
(1)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
(2)按疾病的特点固定病名
(3)人体发病与自然界的关系
(4)六气致病说
4.药物知识的初步积累
(1)品种的增加
(2)性能的记载
(3)酒和汤液的发明
5.早期的医药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
第三章 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战国~三国) (前475~公元265)
【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内容和特点。
【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加深理解医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先秦哲学思想对中医体系的影响。了解《神农本草经》的成长过程、条件,掌握《本草经》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成才的主客观条件,掌握辨证论治法则的确立及仲景对方剂学的贡献。
【主要内容】
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2.中医理论的奠基巨著--《黄帝内经》
3.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5.几位名医简介
扁鹊、华佗、涪翁、淳于意
第四章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目的】
了解各历史时期基础医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成就,认识学术流派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医经注释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基本形式及其内在原因。
【要求】
从古医籍的整理、诊断学、病因证候学、解剖学、学术流派等方面的成就,了解医学理论全面提高的具体表现,了解我国基础医学的发展状况。
【主要内容】
1.社会背景
历史进程、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意识形态(难点)、医学发展特点
2.临床医学的显著进展
(1)医学的专科化和各科的最早专著
(2)著名的综合性著作
①葛洪的《肘后方》
②孙思邈与《千金要方》
③王焘与《外台秘要》
3.基础理论的成就
(1)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2)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
4.古医籍的整理注释(难点)
5.药物学的进步
(1)陶洪景的《本草经集注》
(2)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
【目的】
了解历代临证各科的发展成就,认识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医学分科与综合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要求】
了解历代临床医药学各科的突出成就和医家的创新成果,掌握每一学科的代表性成就。从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成就中,认识到医家的贡献在于认真总结新经验,敢于创立新学说,不断丰富和发展祖国医药学。
【主要内容】
1.临证各科
(1)针灸学:王惟-创制针灸铜人,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发展了经络学说。
(2)儿科: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学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妇产科: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宋代集大成的妇产科专著。
(4)伤科: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反映了元代骨伤科的先进水平。
(5)法医学:宋慈《洗冤录》代表了宋代法医学的卓越成就。
2.药物学、方剂学
(1)药物学: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李时珍以前杰出的药学著作,《珍珠囊》对药物学的理论作了新的发展。
(2)方剂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有影响的官修方书。
3.金元学派的创新
在宋代医学发达的基础上,革新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他们的理论主张:(刘完素-火热论;张从正-攻邪论;李杲-脾胃论;朱震亨-相火论),开创了医药学发展的新局面,对国内外有相当影响。
第六章 医药学在实践与理论上的新发展
【目的】
认识历代中药学、方剂学的发展过程,把握著名医家在中药学、方剂学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由于实践经验的积累丰富,在药物学,温病学说和临证医学某方面均有明显的新发展,激发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内容】
重点讲述药物学、温病学说及临证医学等方面的新成就:
1.药物学
(1)李时珍的生平,《本草纲目》在药物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及对国内外的影响。
(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的成就,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等价值。
2.方剂学
(1)《普济方》对方剂资料汇集的成就。
(2)《医方集解》、《成方切用》的实用价值
(3)《医方考》等对方剂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3.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吴有性"戾气说"对温病病因说的突破
(2)叶桂的卫、气、营、血说对温病辨证,治疗的贡献。
(3)吴瑭的三焦辨证及其对温病学治疗的新发展。
(4)王士雄《温热经纬》对温病各家经验的整理和汇集。
4.人痘接种术及其历史意义
5.临证各科医学
(1)针灸学:杨继州《针灸大成》、高武《针灸聚英》等在针灸学上的新成就。
(2)按摩(推拿):《小儿推拿秘旨》、《推拿广意》等对按摩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
(3)内、外、妇、儿各科医疗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和提高。
王清任的实践精神及《医林改错》的成就和评价,一般讲述古医籍的整理(全书、类丛书),医学知识的普及(医活、入门书)以及中外医药交流。
第七章 近百年的中国医学
【目的】
了解近百年来西方医学的传入、影响,中西汇通派的努力及中西医学的发展、医药卫生情况。
【要求】
了解近百年是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一个国家的医药中包括两种完全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的状况为近代中国医学最重要的特点,认识中医学发展缓慢的原因,全面理解西方医学传人我国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主要内容】
1.近百年历史背景与文化嬗变。
2.西方医学传入我国的评述。
3.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及评价。
唐容川、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汇通中西医药的主张和成就
4.中医学的缓慢发展及其原因剖析。
第八章 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阶段
【目的】
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医学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及医学教育等方面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探讨今后的中医学发展规律及前景。
【要求】
了解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与中医政策,建国后医药卫生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认识建国后中国医药学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解中医药事业的现状,探讨其发展前景,理解中医学发展形式的渐进性与突变性的辩证关系。
【主要内容】
1.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与中医政策。
2. 医药卫生工作的成就与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3. 中医学发展规律与前景的探讨。
三、理论教学环节安排
四、实验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无实验教学安排。中国医学史逸夫馆的现场教学贯穿课堂教学过程中。世界医学史适当安录像片内容配合教学。
五、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式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医史文献著名书籍实物,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课堂讨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自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小班级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大班级以卷面考试为主。本课程学时数少,故不单独安排期中考试,平时出勤及回答问题情况占15%~20%,期末考试占8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