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学员能够: 1、懂得物流的定义及其内涵; 2、了解现代物流的形式及其发展; 3、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 4、掌握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的定义及作用 (一)物流的定义。 1、定义。2、物流与流通。3、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二)物流的价值。 1、时间价值。2、空间价值。3、加工附加价值。 (三)物流的作用。 1、保值。2、节约。3、缩短距离。4、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5、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6、保护环境。7、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价值。 第二节 物流的职能 (一)主体职能。 1、运输。2、存储。3、配送。 (二)辅助职能。 1、包装。2、装卸搬运。3、流通加工。 (三)信息管理职能。 1、市场信息收集与需求分析。2、订单处理。3、物流动态信息传递。4、物流作业信息处理与控制。5、客户关系管理。6、物流经营管理决策支持。 第三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一)初级阶段( 20世纪初-50年代)。 (二)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三)合理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四)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四节 物流合理化目标 (一)距离短。 (二)时间少。 (三)整合好。 (四)质量高。 (五)费用省。 (六)安全、准确、环保。 第五节 关于物流的重要理论 (一)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 (二)第三利润源说。 (三)效益背反说。 第二章 物流类型 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该能够: 1、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类型; 2、懂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懂得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4、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分类 (一)按照系统的性质分类。 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二)按照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 (三)按照作用的分类。 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1、 “第三方”的概念。2、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二)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和发展。 1、第三方物流的兴起。2、第三方物流兴起的原因。 (三)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3PL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2、3PL是个性化的物流服务。3、3PL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4、3PL和客户之间是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 (四)第三方物流的类型。 1、资产型第三方物流。2、管理型第三方物流。3、优化型第三方物流。 (五)第三方物流管理。 1、第三方物流决策。2、第三方物流实施。 第三节 国际物流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二)国际物流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三)国际物流的特点。 1、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相比,其经营环境存在着更大的差异。2、国际物流系统广泛,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3、国际物流中的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4、国际物流必须依靠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四)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1、运输子系统。2、仓储子系统。3、商品检验子系统。4、报关子系统。5、商品包装子系统。6、装卸子系统。7、信息子系统。 (五)国际物流合理化措施。 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好的物流总体目标。 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增加物流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 3、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它包括进货在途(如进货、到货的待验和待进等)、销售在途(如销售待运、进出口口岸待运)、结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等),以便节约时间,加速商品的资金的周转。 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 5、改进包装,增加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 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 7、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 8、国内物流运输段,在出口时,有条件要尽量做到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 第三章 运 输 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完本章,学员应该能够: 1、掌握有关运输的概念、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和作用; 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技术; 3、了解在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有关技术和决策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运输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一)运输的概念。 (二)运输的作用。 1、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2、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4、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 (三)运输方式的分类 。 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 。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 。5、管道运输。 (四)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比较 。 第二节 运输技术与管理 (一)公路运输技术。 1、公路运输工具。2、公路运输设备。3、公路的分级。4、公路运输管理。 (二)铁路运输技术。 1、铁路运输工具。2、铁路运输设备。3、铁路运输管理。 (三)水路运输技术。 1、水路运输工具。2、水路运输设备。 (四)航空运输技术。 1、航空运输工具。2、航空运输设备。3、航空运输管理。 (五)管道运输技术。 1、管道运输设备。2、管道运输方式。 第三节 运输的合理化 (一)不合理运输的形式。 1、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9、超限运输。 (二)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1、运输距离。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 (三)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搞好配载运输。7、开展“四就”直拨运输。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9、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第四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 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完本章,学员应该能够: 1.掌握配送与配送中心的有关概念; 2.掌握配送计划的制定; 3.掌握分拣作业与车辆配装的操作; 4.掌握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和订单的管理; 5.了解配送的种类和配送中心的种类; 6.了解配送的现代化趋势和配送中心的现代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配 送 (一)配送的概念及作用。 1、配送的概念。2、配送的特征。3、配送的作用。 (二)配送的类型。 1、按配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多少分类。2、按配送中供给与需求的对象分类。3、按配送的时间和数量分类。4、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类。5、按配送的职能形式分类。 (三)配送计划。 1、制定配送计步骤。2、配送计划的内容。 (四)配送的要素。 1、集货。2、分拣。3、配装。4、配送运输。5、送达服务。6、配送加工。 (五)分拣作业与车辆配装。 1、分拣作业方法。2、车辆的配装。 (六)配送的合理化。 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2、配送合理化措施。 第二节 配送中心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及作用。 1、定义。2、配送中心的具体作用。 (二)配送中心的主要类型。 1、按经营主体划分。2、按服务对象划分。3、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4、按地理区域划分。5、按专业化程度来分。 (三)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1、进货作业。2、保管作业。3、理货配货作业。4、出货送货作业。 (四)配送中心的订单管理。 1、取得订单。2、汇总订单。3、下达拣货单、运单以便履行订单。4、订单执行的跟踪。 (五)配送中心现代化物流技术。 1、自动分拣系统。2、自动化立体仓库。3、计算机智能化技术。 第五章 物流管理组织 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完本章,学员应该能够: 1、重点掌握物流组织的有关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的原则; 3、掌握现代物流组织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管理组织概述 (一)物流管理组织的概念。 1、组织的概念。2、物流管理组织。 (二)物流管理组织的构成要素。 1、主体:物流管理人员。2、行为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3、媒介:物流信息。 (三)有效物流组织的必要性。 1、分工和协调的需要。2、明确管理权责的需要。 (四)建立物流管理组织的基本原则。 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自主原则。4、高效原则。 (五)物流管理组织的内容。 1、物流组织机构的设计。2、物流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3、物流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三个关键问题。 1、管理层次的划分。2、部门的划分。3、职权的划分。 (二)一般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 1、传统的组织结构。2、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3、功能独立型组织结构。4、一体化的组织结构。5、物流子公司制的组织结构。 (三)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 1、直线式组织结构。2、职能式组织结构。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4、矩阵式组织结构。5、网络式组织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