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部分
总论
教学目标
熟悉中医内科护理学的概念;了解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史;熟悉中医内科护理学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内科基础护理述要。
教学内容
绪言(中医内科护理学的概念及重要地位,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史);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特点;中医内科基础护理述要。 各论
第一章 外感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教学目标
了解感冒的概念,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病邪轻浅,预后较好。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护。熟悉体虚感冒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感冒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风温
教学目的
了解风温的概念,范围;熟悉风温的病因病机;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本病证各证型的症状特征及护理;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风温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章 肺病证
第一节 咳嗽
教学目标
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且涉及它脏;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的护治原则;掌握常见七种类型咳嗽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咳嗽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哮证
教学目的
了解哮证的概念,范围;熟悉哮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寒哮与热哮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哮证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三节 喘证
教学目的
了解喘证的概念,范围;熟悉喘证的病因病机;掌握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诊断和各证型的辨证施护;熟悉喘脱的护治措施;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喘证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三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教学目的
心悸的概念,范围;掌握惊悸与怔忡的区别及相互联系;熟悉病因病机;明确本病的证候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本病各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心悸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胸痹
教学目的
了解胸痹的概念与特征,范围;熟悉胸痹的病因病机;熟悉胸痹的诊断要点;掌握阴寒、痰浊、血瘀之证的证候特点及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胸痹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三节 眩晕
教学目的
了解眩晕的概念及与头痛的区别;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病理有风、痰、火、虚之别;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护治原则及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眩晕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四节 中风
教学目的
了解中风的概念与特征,范围;熟悉中风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肝肾阴虚是致病之本,风、火、痰相互为患是发病之标;了解中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中风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掌握中风的紧急处理,掌握各型的辨证施护及中风恢复期的护理;熟悉其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中风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中经络,中脏腑和恢复期);预防与调养。
第五节 癫狂
教学目的
了解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及各自的临床特征,熟悉病因病机;了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癫狂的特殊护理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其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癫狂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六节 痫证
教学目的
了解痫证的概念,范围;熟悉痫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痫证的辨证施护和发作时的紧急处理;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痫证的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第一节 胃痛
教学目的
了解胃痛的概念,范围;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熟悉胃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胃痛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各证型的症状特点与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胃痛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各证型的症状特点与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呕吐
教学目的
了解呕吐的概念,范围。熟悉呕吐的病因病机,病机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了解呕吐的诊断;掌握以虚实为纲的辨证原则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呕吐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三节 腹痛
教学目的
了解内科腹痛的一般概念和范围;熟悉其病因病机;了解腹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腹痛的辨证要点,结合脏腑经络所属区别寒热虚实;掌握以虚实为纲的护治原则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腹痛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四节 泄泻
教学目的
了解泄泻的概念,范围;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明确泄泻的病理关键是脾虚湿盛;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泄泻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泄泻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五节 痢疾
教学目的
了解痢疾的主要症状及其传染性的特点,范围;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及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湿热阻滞肠道,气血壅滞,脂膜受损所致;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辨证要点及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痢疾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五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黄疸
教学目的
明确黄疸的概念及分类;熟悉其病因病机及辨证以阴阳为纲;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阴黄与阳黄的鉴别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黄疸的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黄疸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及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鼓胀
教学目的
了解鼓胀的一般概念及范围;熟悉其病因,明确病理变化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停积腹中;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气、血、水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逐水剂的临床应用特点;了解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鼓胀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 水肿
教学目的
了解水肿的一般概念与范围;熟悉病因病机和病位;了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其辨证以阴阳为纲,掌握阴水与阳水的鉴别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水肿的预防与调养。
教学内容
水肿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淋证
教学目的
了解淋证的概念,范围;熟悉其病因病机;了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淋证的辨证,护治原则及各淋的护理;了解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淋证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三节 癃闭
教学目的
明确癃闭的概念和范围;熟悉其病因病机;了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各证型的辨证施护;熟悉癃闭急则治标的护治措施;了解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癃闭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教学目的
了解郁证的概念,范围;熟悉郁证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脏腑气机失和;了解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和调养。
教学内容
郁证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血证
教学目的
了解血证的概念与范围;熟悉血证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共同的病机为火热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两大类;了解血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血证各证型的辨治及护理措施,明确血证总的治疗原则为治火、治气、治血;了解预防和调养。
教学内容
血证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三节 消渴
教学目标
明确消渴的概念,范围;熟悉其病因病机及病位;了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其护治原则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熟悉常见并发症及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消渴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四节 内伤发热
教学目标
了解内伤发热的临床特点;熟悉病因病机;了解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内伤发热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五节 虚劳
教学目标
了解虚劳的证候特征;熟悉病因病机;了解其发病与五脏气血阴阳的关系;了解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各证型的辨证施护及预防调摄。
教学内容
虚劳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 头痛
教学目标
熟悉头痛外感与内伤的病因病机;了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头痛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预防及调养。
教学内容
头痛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第二节 痹证
教学目标
了解痹证的一般概念和范围;熟悉其病因病机;了解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痹证风寒湿热的辨证要点及护治原则;掌握各证型的辨证施护;了解痹证的预防调养。
教学内容
痹证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预防与调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