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草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和中药药理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 中药新药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解表药

第六章 清热药 第七章 泻下药 第八章 祛风湿药 第九章 化湿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温里药 第十二章 理气药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十四章 止血药 第十五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七章 安神药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九章 开窍药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 第二十二章 其他药 第二十三章 中药药理学实验计划及参考项目

  
  一、前言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本课程重点介绍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以进一步丰富中药学的内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讲授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份(实验课教学计划另订)。理论课分总论及各论。总论介绍中药药理的总的概况,有性味、归经、配伍用药原则及复方的药理,各论则按中药传统分类分章、分节。各章、均先介绍概述、讲清概念及现代研究的综合情况,然后以代表性的中药为例,简介其来源、性味、功效及主要成分;重点介绍药理作用,并略述其临床应用。
  本大纲的制定,是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指导思想,力图反映中药研究的新成就、新发展,选材慎重,注意其科学性和实践性,贯彻少而精,并注意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总学时54,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要求】明确中药药理学的概念,掌握学习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其发展及成就,研究思路。
  【内容】
  1.中药药理学的概况,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成就。
  3.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
  【教学方式】详见本大纲使用说明(下同)。

  第二章 中药药性和中药药理
  【要求】掌握中药药性、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熟悉五味,归经的现代认识;了解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内容】介绍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有毒、无毒的近代药现研究情况。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要求】掌握药物因素,熟悉机体因素,了解环境因素。
  【内容】
  1.药物因素
  ≠中药品种、产地及采集季节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贮存条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炮制、剂型及制剂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剂量、煎煮方法及条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配伍及禁忌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2.机体因素
  ≠性别与年龄等生理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病理状况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3.环境因素

  第四章 中药新药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
  【要求】了解中药新药的概念、分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方法。
  【内容】
  1.中药新药的概念。
  2.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各论
  第五章 解表药

  【要求】了解解表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熟悉麻黄、桂枝、柴胡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了解细辛、葛根、桂枝汤、银翘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内容】概述
  1.介绍解表药的含义及分类。
  2.重点介绍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病毒等作用。
  3.解表药的作用总括表:列表说明麻黄、桂技、细辛、柴胡、葛根等中药及复方桂枝汤、银翘散的主要药理作用(供参考)。
  ㈠ 麻黄
  简介麻黄来源、性味、功效和主要成分。
  【药理】
  1.发汗作用。
  2.平喘作用。
  3.利尿作用。
  4.抗炎、抗过敏作用。
  5.镇咳、祛痰作用。
  6.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7.其他:中枢兴奋、强心、升高血压以及抑制肠肌收缩等作用。
  【应用】介绍与功效有关的临床应用,遇有现代临床资料报道时,可适当简介(下同)。
  ㈡ 桂技
  简介同前。
  【药理】
  1.扩张血管、促进发汗作用。
  2.解热、镇痛作用。
  3.镇静、抗惊厥作用
  4.抗炎、抗过敏作用。
  5.抗菌、抗病毒作用。
  6.其他:利尿、抗肿瘤、利胆等作用。
  【应用】
  ㈢ 柴胡
  简介同前。
  【药理】
  1.解热作用。
  2.镇静、镇痛、镇咳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抗炎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
  6.对脂质代谢和肝、胆的影响
  7.其他:抗消化道溃疡、对平滑肌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排尿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