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肺系病证
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及预后。
2.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3.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1.介绍四时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脉浮为主症,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2.叙述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以暑湿为主,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
4.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加减。暑湿(解)感冒用清热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并说明虚人感冒为扶正祛邪,气虚感冒用参苏饮,阴虚感冒为加减葳蕤汤,血虚感冒用葱白七味饮,寒包火感冒为清里温表。
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教学方法】
1.上网自学为主。
2.配合具体病例分析不同证型感冒的证治及加减用药。
3.辅导答疑
咳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2.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脏腑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
3.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介绍咳嗽的概念,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2.介绍咳嗽的历史沿革。
3.分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并作出病因病机图解。
4.讲述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5.重点讲解咳嗽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
6.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预后转归。
【教学方法】
1.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开展讨论。
哮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逆。
2.明确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3.熟悉哮病发作时区别寒痰、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4.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教学内容】
1.介绍哮病的概念,强调其特点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2.介绍历代文献沿革,重点讲解经典论点。
3.重点讲解病因病机。指出内因——“伏痰于肺”即“宿痰”是哮病发病的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哮病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为诱因所触发,以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致喘息哮鸣有声。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环节是痰阻气闭。
4.介绍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5.介绍哮病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作时应祛邪治标,去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反复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寒热虚实错杂者,应兼以治之。
6.讲解哮病临床辨证分型。
7.简介哮病的调摄护理、转归、预防。
【教学方法】
1.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开展讨论。
喘证
【目的要求】
1.了解喘证的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2.熟悉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
3.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论治。
【教学内容】
1.介绍喘证的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2.介绍历史文献沿革,总结其发展史。
3.重点分析病因病机。说明喘证病因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内伤可由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劳欲、久病所致。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分。实喘与虚喘可以转换,反复发作可致喘脱。
4.讲述喘证诊断及鉴别诊断。
5.讲述喘证辩证要点当分虚实。治疗原则,实证祛邪利肺;虚证培补摄纳。
6.讲解喘证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
7.介绍喘证大发作时,导致喘脱危证的应急处理。
8.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转归及预防。
【教学方法】
1.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讨论。
肺胀
【目的要求】
1.了解肺张的临床表现,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
2.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蒙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变证。
3.熟悉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4.掌握肺胀的辨治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
【教学内容】
1.介绍肺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介绍肺胀的历史文献沿革。
3.重点讲解病因病机,本病多因久病体虚,复加感受外邪诱发。病位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因素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交错为患。病理性质由气虚、气阴两虚。虚实之间常常夹杂,表现上实下虚之证。重证可见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4.阐述肺胀与痰饮、咳喘、心悸、水肿 、厥脱的关系。
5.本病辨证属标实本虚之证,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偏实者需分清风寒、风热、痰浊(水饮)、痰热;偏虚者当分清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脾、肾病位主次所在。
6.肺胀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方面。根据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正虚的不同,有侧重地分别迭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法。
7.讲解临床各型的治疗。
8.简介肺胀调摄护理知识、转归、预防。
【教学方法】
1.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讨论。
肺痈
【目的要求】
1.了解肺痈的临床特征。
2.熟悉肺痈病理演变过程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
3.掌握肺痈的治疗大法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治法。
4.重视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免留邪。
【教学内容】
1.指出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2.介绍肺痈的病因以外感风热为主,或因痰热素盛所致。病机为邪热蕴肺,热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3.讲解肺痈的辩证属实热证候,为热毒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邪盛证实。临床一般多按病程的先后各个阶段分为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治法以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为主。初期用清肺解表法,银翘散加减;成痈期用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法,加味桔梗汤,如金败毒散加减;溃脓期用清热解毒排脓法,千金苇茎汤合加味桔梗汤加减,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清肺汤,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4.强调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教学方法】
1.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讨论。
肺痨
【目的要求】
1.了解瘵虫感染与正气虚弱导致肺痨发病的机理。
2.熟悉肺痨病位在肺,但可传及其它脏腑,尤以脾肾为主的要点。
3.掌握肺痨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
4.熟悉肺痨的治则,补虚与抗痨“杀虫”的意义,重视补脾助肺的方法。
5.掌握肺痨常见证型的辩证施治以及虚中夹实的临床处理。
【教学内容】
1.介绍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证为特点并简述历代医家对肺痨的认识。
2.说明肺痨病因为“瘵虫”感染,病位在肺,并与脾、肾有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伤及阳。
3.治疗以补虚杀虫为原则。分别讲述常见证型的辩证论治,肺阴不足证用滋阴润肺法,月华丸加减;阴虚火旺证用滋阴降火法,百合固金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两虚证用益气养阴法,保真汤加减;阴阳两虚证用温养精气、培补阴阳法、补天大造丸加减。兼有痰热者,可清肺火、化痰热,但不可过量或久用。用药方面注意以润为主,切忌大寒、大热及苦燥。
4.简介肺痨的调摄护理,临床体会及并发证的处理。
【教学方法】
1.联系现代医学知识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开展讨论。
悬饮
【目的要求】
1.了解悬饮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及调摄护理。
2.熟悉悬饮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掌握悬饮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述悬饮的概述,包括悬饮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
2.介绍悬饮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重点讲解悬饮的辨证论治规律。
3.阐述悬饮的转归、预后、预防及调摄。
【教学方法】
1.以上网自学为主。
2.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