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目的和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
    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静态角度和横向联系说明社会基本结构,从动态角度和纵向联系说明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并在此基础上说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学习这一章要分别掌握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各自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整体的基本结构;要了解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结构
  ㈠ 社会的经济结构。
  ㈡ 社会的政治结构。
  ㈢ 社会的意识结构。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
  ㈠ 经济社会形态。
  ㈡ 技术社会形态。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㈠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㈡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㈢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考核知识点】
  1.社会的经济结构。
  2.社会的政治结构。
  3.社会的意识结构。
  4.社会形态的划分。
  5.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考核要求】
  ㈠ 社会的经济结构
  1.识记:⑴社会结构。⑵社会经济结构。⑶生产力。⑷生产资料。⑸生产关系。
  2.领会:⑴生产力系统及其要素。⑵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⑶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内容。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⑸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类型。
  3.简单应用: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两种类型的区别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㈡ 社会的政治结构
  1.识记:⑴社会政治结构。⑵国体。⑶政体。
  2.领会:⑴国家的起源。⑵国家的特征。⑶国家的职能。⑷国体和政体的关系。⑸国家的本质。
  3.简单应用:运用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任务的基本特点。
  4.综合应用:运用国家职能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㈢ 社会的意识结构
  1.识记:⑴社会意识。⑵社会心理。⑶思想体系。⑷意识形态思想体系。⑸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⑹个体意识。⑺群体意识。
  2.领会:⑴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关系。⑵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和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区别。⑶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⑷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⑸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⑹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3.简单应用:⑴运用社会意识阶级性的观点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重要意义。⑵运用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的原理,说明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4.综合应用:运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㈣ 社会形态的划分
  1.识记:⑴经济社会形态。⑵技术社会形态。⑶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⑷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领会: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3.综合应用:依据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相互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㈤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1.识记:⑴“自然历史过程”。⑵历史决定论。⑶主体选择。
  2.领会: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⑵坚持历史决定论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⑶主体的正确选择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⑷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及其表现。⑸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及其表现。⑹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3.简单应用:运用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4.综合应用:运用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原理,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